棉花粮食种植

  • 症状棉铃染病后初生无定形病斑,遇潮湿天气或连阴雨时病情扩展迅速,遍及全铃,有的波及到棉纤维上,产生均匀的粉红色或浅红色霉层,雨后易粘连在一起,成为粉红色的块状物,造成病铃不能开裂,棉花纤维腐烂成僵瓣状,种子染病后,发芽率下降。病原同棉苗红腐...

  • 在棉花主要害虫――棉铃虫得到控制今天,黄萎病已成为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最主要障碍因素。从海岛棉中分离克隆抗黄萎病基因,然后转到陆地棉,培育抗病丰产品种,是解决棉花抗黄萎病的有效途径。黄萎病是棉花的最重要病害之一,有棉花的“癌症”之称,193...

  •  1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棉花种子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的检验。2目的小区种植鉴定的目的主要是要回答两个不同的问题:一是样品与品种描述是否名副其实,即通过对小区内种植的有代表性样品的植株与标准样品生长植株进行比较,来判断其品种真实性是否相符;二是样品...

  •  症状又称棉花尾孢霉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棉花生长后期染病,初在叶片上产生许多暗红色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边缘紫红色、略隆起、中间褐色病斑,遇有潮湿条件产生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受害叶片很易破裂。病原Mycospha...

  •  优质高产广适棉花新品种选育成果显著。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承担的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优质、高产、广适棉花新品种选育“,近日通过了专家验收。主要取得下列成果:1、育成并审定了“中棉所42”、“中棉所44”和“中棉所45”三个棉花新品种,...

  •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的重要病害,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病害严重时可使棉花绝产,因此是限制老棉区棉花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实际生产中要选用抗枯、黄萎病性好的品种。市场上虽有多种针对黄萎病的药剂出售,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除控制好枯、黄萎病的...

  • 棉苗出土后,露地条播棉花要及时删去蓬头苗,地膜穴播棉花每穴留2株。发现缺株断行,立即移苗补缺。当三片真叶时,应及时定苗。留苗密度可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等具体情况,并随时做好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等工作。...

  • 轻、偏或不施苗肥棉花进入生长盛期,植株间养分竞争激烈,弱苗很容易争不到养分而出现不现蕾、开花现象,因此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基础。在基a巴充足,出苗整齐一致时,可以轻施或不施苗肥;当苗高、矮、壮、弱不一致时,对矮、弱苗要偏施,促弱为壮,夺取高产。...

  • 据全市“7?15”调查汇总,今年我市棉花生育进度快,棉花长势好。表现为:生育进程快,长势不平衡,带桃入伏面积大。全市棉花平均株高88.38厘米,比去年增2.01厘米,总果节49.80个,比去年增7.77个,蕾铃脱落4.39个,比去年减少0....

  •  症状东北棉区、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沿江、沿海棉区发生较重。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蕾期受害重。子叶、真叶染病初生边缘紫红色、中间灰白色小圆斑,后病斑扩展或融合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有的出现同心轮纹,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