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正确使用乙烯利后为什么铃重和衣分有所增加,而使用不当反会下降?
棉花使用乙烯利催熟是在棉花的生育后期,因此,在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铃重和衣分与乙烯利处理的关系比较密切。乙烯利对铃重衣分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棉铃的发育程度,各地试验资料一致认为,乙烯利对铃期%在70以上的棉铃,能增加其铃重和衣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通过14C示踪发现,乙烯利处理后,可减少通化物质在棉叶中的留存消耗,促使棉叶原贮藏同化物质和处理后新同化物质更多地向棉铃中输送,特别是能使输向棉铃的同化物质以更多数量在棉絮中积累。这表明乙烯利是通过改变棉花光合产物的分配比例,提高光合产物的经济系数,促进棉纤维充实,来提高铃重和衣分的。因此,对基本长足的棉铃使用乙烯利是可以增加铃重和衣分的。 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铃期不足或乙烯利用量过大),则会导致铃重和衣分降低。因为,在正确使用乙烯利的情况下,棉珠外观3~5天内变化不大,5~7天内叶色逐渐转红,棉珠外观3~5天内变化不大,2~3天内棉叶就明显转红,甚至脱落,棉铃成熟也特别快。经研究发现,乙烯利处理后,其光合能力在一周内变化不大,一周后即显著减弱,这一变化对已基本长足的棉铃影响不大,而对尚未长足的棉铃则极为不利,由于功能叶过早衰老,光合能力下降,棉铃得到的有机养料显著减少,棉纤维来不及充实、加厚、棉铃就成熟了,因此,便导致了铃重减轻,衣分下降。 |